五年前,我和一位富康車的汽車經銷商談車價。當時富康車是16萬元。他說,這已經是最低價了,以后也不會再降了。此后不久,汽車價格戰就打響了,F在,富康車的價格不得而知。
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車價正式進入快速下降通道,價格戰由此點燃。5年來,國產車價調整周期由最初的8個月縮短為3個月。廠商整車降價、經銷商整車降價、廠商零配件降價、經銷商購車優惠措施———汽車降價從夏利開始的頭條新聞,到現在幾乎天天降價不是新聞。桑塔納轎車從早些年的17萬到現在的7萬、別克凱越從剛剛上市的14.98萬降到現在的10.18萬、軒逸上市不到兩個月降價5000……汽車降價,就像多米諾骨牌,一牌推得眾牌皆倒,一車降價眾車跟進;就像秋天熟透了的蘋果噼里啪啦直掉;就像黃海鴨綠江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讓眾多持幣待購的鐵桿車迷看的直喊過癮。
看著看著,由開始的目瞪口呆,到現在不足為奇了。既然現在降價待沽,何必當初高價而出?
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喊降價降價最低價,但往往今天降了明天還降,也就沒有人相信你的價格的真實與合理了。即使喊破嗓子,也還是沒人相信。你即使再降,人們也認為你是理所當然,毫不領情。
至此,汽車廠商和汽車經銷商的企業誠信和他們的產品商品一樣大幅縮水,威望掃地;他們關于價格的聲明性告知性語言也一文不值。人們只關注最后討價還價得來的價格,只相信自己侃出來的價格。其它,任你說的天花亂墜驢叫喚也沒有用。
汽車廠家只有不斷降價,滿足消費期待,贏得可憐的低利潤。而一輛汽車能掙多少利潤的問題,廠家諱莫如深,消費者如在云里霧中。你再說薄利多銷,他永遠也不會相信。于是,買車的捂緊錢袋子盼著你降價,你不降我就不買,你降了我還不買等你再降;賣車的不斷說已經降到底線了,卻為吸引消費者上鉤還不斷的降。雙方呈對峙的膠著態勢。
企業的誠信是無形資產,是無價之寶。如果不能重建汽車價格誠信,企業將損失慘重;企業的銷量靠不斷降價來維持,最后降無可降,退無可退,只好降質量、降品質、減配置。這樣的結果是企業利益和消費者利益雙雙受損,兩敗俱傷。
問題相當嚴重。這是汽車企業、汽車銷售企業和廣大消費者誰都不愿意看到的。而目前的定價機制和降價趨勢,這種結果勢必到來。這可如何是好?
在本人看來,與其被動降價,不如主動回歸。由國家發改委牽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呼應,開展汽車企業價格誠信活動,實行價格透明、成本透明、新車合理定價、車價一步到位。車價降到最低位之后保持穩定,保證質量;配置不減,質量不降,以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真正取信于民;建立新的新車定價機制。定價理論依據公布于眾,價格形成原理公開透明,價格構成條分縷析,生產和銷售成本、企業合理利潤、經銷商利潤完全公開,汽車質量等級、各種配置列表公布;成立價格監督部門實行價格監控,發現不實價格即予曝光;根據企業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和品牌不同,物有所值,允許企業利潤空間的差異和價格差異。讓消費者自主選擇。主動的價格誠信活動,讓消費者對汽車價格一望到底,一目了然,不必天天盼著降價,企業不必為降價減配處心積慮,消費者也不必擔心朝價昔降,持幣待購,車友也不必等待觀望,企業和消費者雙雙受益,達到雙贏。
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
原載《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