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能源顯露危機的時代,一桶原油的價格牽動著無數車主的心跳,不斷向上跳動著的數字讓汽車成為人們甜蜜的負擔。
而自今年7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在達到創紀錄的78.40美元/桶后,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觸碰到60美元以下的價格,累計下跌22%有余。有業內人士如此分析,也有車主愿意相信,這樣的跌幅足以支持中國發改委作出燃油下調的決策,因為中國政府一直強調,油價是圍繞國際油價8%上下浮動。然而,發改委就此表示:短時間內國內油價可能不會下調,政府對油價的問題正處于觀察期。
油價的沉沉浮浮從微觀角度來說涉及每一位消費者的口袋,從宏觀來說便是全球經濟的問題。在過去的3年中,全球石油價格翻了一番,從30美元/桶左右上升到60美元/桶,而自今年7月份以來,在達到創紀錄的78.40美元/桶后,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到目前的60美元左右,已經累計下跌22%。
據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盧比尼將油價下跌歸結于三個根本原因:1、由于地緣政治局勢緩解,帶來石油供給增加、或者預期增加。今年夏天油價上漲就是因為地緣沖突和其他一些負面的供給沖擊。一旦這樣的負沖擊消失,油價就可能下跌;2、投機需求減少;3、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減速而造成基本需求減少。在衰退時期,全球需求的下降導致商品需求的減少,因此,石油和商品價格的下跌則是美國和全球經濟減速的信號。
從經濟學家的眼中看來,油價下跌基本上是一個壞消息,然而,汽車商和消費者卻不這么認為。在美國,隨著油價的下降,市場形勢正向對汽車企業有利的狀態發展。過去的幾周內,美國的汽油平均零售價格下跌了17%,至每加侖2.38美元,這給汽車銷售帶來明顯好轉。在一般情況下,石油價格高,汽車購買量會下降,汽車的相關消費就會下降;石油價格低,汽車購買量會上升,汽車的相關消費就會上升。
中國政府一直強調,油價是圍繞國際油價8%上下浮動,并且就此多次向上調動了汽油的價格。去年以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進行了多次上調,直接導致汽車用戶的使用成本急劇上升。而如今,形勢卻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消費者和業內人士有理由相信這樣的跌幅足以支持中國發改委作出燃油下調的決策,甚至有汽車經銷商表示,只剩下國內油價的降幅多少的問題。
然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主任張建平分析:“由于朝核問題,國際油價一下又回到60美元一桶,現在國際油價并不穩定,我國政府對國際油價處于慎重的觀察階段,等國際油價平穩后再做舉措!卑l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曾在9月舉行的中美石油天然氣工業論壇上表示,盡管國際油價近期有所下跌,但中國目前的汽油價格仍低于國際市場水平。
國際社會正在采取措施來針對這次油價大幅下跌現象,這讓國內油價調動更有理由采取觀望態度。在歐洲,雖然倫敦交易時段尾盤,歐洲基準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9美元,至每桶64.24美元,接近5個多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較一個多月前78.65美元的歷史高位下跌超過18%。但歐佩克成員國表示,它們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削減產量,以抑制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首席能源經濟學家愛德華·莫爾斯(Edward Morse)表示,油價不太可能繼續下跌:“我們度過了一個完美的間歇期,但這 不是一個轉折點,并不意味著油價會繼續下滑! 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阿里·納伊米對這次油價下跌更不以為然,稱之為“暫時現象”。
“能源價格的走低,對于消費者的影響將是短期的,在油價停止下跌的時候,消費者將不得不重新正視他們所處的環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鄭超愚教授表示。這句話讓汽車消費者的希望更為渺茫。那么國內油價在未來究竟走勢如何,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的觀點來說:“這可不是生意人做買賣的問題,它涉及到國家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王舟舟)
|